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时期多发病,由于该病毒血清型较多,病毒分离或培养繁杂费时,费用高,实验条件高,使以往的病原学诊断受到限制,金标检测对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测,并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快速诊断的途径。
病因
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,为双链RNA病毒,直径约为70nm,呈球形。电子显微镜下轮状病毒有独特的形态,如车轮状,故名。其两层外壳包裹着中心的蛋白核心,外层壳体呈轮缘状,环绕核心基因编码蛋白。Vp1~Vp7及五个非结构蛋白(NSPI~4)。单层外壳的颗粒是不完整病毒,没有传染性。
根据衣壳蛋白组特异性抗原Vp6不同,可分为七个血清型(A~G)。儿童感染多为A型所致。而B和C型则主要感染成年人。其他为动物感染的病原体。非A组轮状病毒亦称为不典型轮状病毒或副轮状病毒,感染可见于人、猪、牛、羊、鸡等。
轮状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,在室温中可存活7个月,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日或数星期。耐酸、耐碱。55℃,加热30min或甲醛可使其灭活。
症状
1、婴幼儿患者:潜伏期为24~72h,起病多急,呕吐常为首发症状,伴有腹泻1天数次不等,多为大量水样便,黄绿色,有恶臭,可有少量黏液,无脓血,可呈假性霍乱腹泻。患者有低热,很少超过38℃,发病初期多数伴有流涕,喷嚏与轻咳。半数以上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酸中毒,可因严重脱水,病情在数小时内恶化而死亡。一般发热、呕吐多在48h内消退,而腹泻可持续1周以上。病情重者,对碳水化合物不耐受,常需数周至半年方能恢复。
新生儿也可发病,腹泻较轻,可有腹胀及排血便,X线检查可见异常肠型,甚至可发生肠穿孔。
2、成年患者:潜伏期最短数小时,最长可达1周,平均2~3天。本病多起病急,以腹痛腹泻为主,乏力,伴恶心呕吐等。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,无黏液及脓血,腹泻一般每天5~9次或10余次不等。严重者每天可达20次以上,肠鸣音增强,腹部压痛以脐周明显,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脱水。多数患者体温正常,少数患者有低热,病程短,一般3~5天,多呈自限性,少数可达9天以上。
检查诊断
1、血常规检查: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,少数略为增多,细胞分类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加。粪便检查: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,无黏液脓血,镜检多无异常。
2、粪便中病毒、病毒抗原检测:电子显微镜检测粪便中的病毒:电子显微镜通过典型形态的观察作出特异性诊断,其阳性率可达90%。本法快速准确,但设备昂贵,操作要求高,故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。
病毒特异性抗原的检测:许多免疫学方法可用于检测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。如酶免疫测定(EIA)、补体结合试验(CF)、免疫荧光(IF)方法等。其中EIA法特异性、敏感性最高,且操作简便。
3、粪便中病毒核酸的检测:可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、核酸杂交法及聚合酶链反应(PCR)方法。其中核酸杂交法特异性较高,PCR法敏感性较高,多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。
4、轮状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:采用EIA等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。如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,则具有诊断意义。
目前对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尚无特效药物。主要根据急性腹泻的治疗原则采取对症治疗。如纠正脱水可口服补液盐(oral rehydration salts,ORS)。配方为氯化钠3.5g、碳酸氢钠2.5g、氯化钾1.5g、葡萄糖20g,加开水1000ml,分次服用。口服补液适用于轻、中度脱水,或重度脱水经静脉补液后以口服补液维持者,根据病情可用1~3组。重度脱水患者需立即补液维持水、电解质平衡和纠正酸中毒。成人用量:开始输注5%葡萄糖盐水1000ml,或10%葡萄糖液500ml、0.9%氯化钠液500ml,以后的用量根据脱水程度、血压脉搏而定。待血压回升后给3:2:1溶液(10%葡萄糖3份、0.9%氯化钠2份、1.4%碳酸氢钠液1份)患者有尿后加氯化钾液,浓度在3‰以内。其量在500~1000ml。儿童患者人院24h总输液量按脱水程度以每公斤体重计算,轻度100~150ml,中度150~200ml。重度200~250ml。仍未见尿加钾,浓度在3‰以内。液体成分选上述液体。有酸中毒者首选5%碳酸氢钠液,参照二氧化碳结合力给予用量,也可按5ml/kg,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10容积,或4.49mmol/L,来不及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者,成人可先给5%碳酸氢钠300ml,然后再据二氧化碳结合力增减用量。腹泻严重,不能自限停止者,可试选用下列止泻剂。
1、洛哌丁胺(Loperamide、苯丁哌啶、易蒙停) 本品对肠壁具有直接作用,可抑制肠蠕动和收缩,口服成人2~4mg/次,每天1~3次;5岁以下儿童1滴/kg•次(滴剂),每天2~3次。应用后,偶见有便秘、眩晕、恶心、口干及皮疹。肝功能异常者慎用,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。
2、地芬诺酯(Diphenoxylate,苯乙哌啶,止泻宁) 本品可提高肠张力,抑制肠蠕动,为一个非特异性的控制急慢性腹泻的有效药物,其止泻作用迅速,对一些顽固性腹泻只限于症状治疗,适用于急慢性腹泻及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。口服成人2.5~5mg/次,3~4次/d,2岁以上儿童1.25~2.5mg/次,3~4次/d。
控制腹泻后应及时减量。偶见皮疹、恶心、眩晕、失眠、口干、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。减量或停药后消失,过量可引起严重呼吸抑制及昏迷,长期服用可产生欣快感并成瘾。2岁以下小儿及肝功能异常者禁用。
3、思密达(Smeta,双八面体蒙脱石) 是保护全消化道黏膜的止泻剂,此药为袋装。每袋主要成分是双八面体蒙脱石3g,主要作用是对消化道内的病毒、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选择性固定抑制作用,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,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结合,修复黏膜,提高黏膜对攻击因子的屏障作用。口服,成人每次1袋,1天3次,根据情况连用3~5天。儿童<1岁,每天1包,分3次服;1~2岁,每天2包,分四次服;3岁及3岁以上,每天3包,分3次服。
预防保健
1、管理传染源:应早期发现患者及隔离患者。对密切接触者及疑诊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。
2、切断传播途径:加强饮食、饮水及个人卫生,做好患者粪便的消毒工作:防止饮用水源和食物被污染。医院要严格做好婴儿区及新生儿室的消毒工作。如大便不能自控的小儿,应限制其进入日托或学校。
部份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